冯至去世23周年 谁影响了中国最好的抒情诗人

Huaxiafudi 2016年 2月 23日15:41:00殡葬资讯评论阅读模式

冯至去世23周年 谁影响了中国最好的抒情诗人

2月22日是诗人冯至去世23周年的忌日。

谁是中国“最好的”抒情诗人?鲁迅先生给出过答案,他在《中国新文学大系——小说二集导言》里有这么一段话:“一九二四年中发祥于上海的浅草社,其实也是‘为艺术而艺术’的作家团体……连后来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,也曾发表他幽婉的名篇。”

为什么冯至能得到鲁迅如此高的评价?先读首他的《蛇》:

我的寂寞是一条蛇,静静地没有言语。

你万一梦到它时,千万啊,不要悚惧!

它是我忠诚的侣伴,心里害著热烈的乡思:

它想那茂密的草原——你头上的、浓郁的乌丝。

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;

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,像一只绯红的花朵。

冯至的诗情来自于他青年时代的养分。在晚年回忆的《外来的养分》一文中,冯至说:“回想半个多世纪前,我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柏林和海德堡听过雅斯贝斯、斯佩朗格那些著名教授的讲课,从德国的文学和哲学中吸取过有益的精神营养。”

冯至曾赴德留学,接受了德国文学的深层熏陶,其中最让他感动的当属诗人里尔克的《给青年诗人的信》,这短短的十封信“论到诗和艺术,论及两性的爱,严肃和冷嘲,悲哀和怀疑,论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——这都是青年人心里时常起伏的问题”。

写作《给青年诗人的信》时,里尔克自己也还在青年时代的边缘,年仅三十。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思想体会青年诗人发出的困惑和询问,寄予了诗人浪漫又戳心的回答。他劝诫青年诗人们:“好好地忍耐,不要沮丧。你想,如果春天要来,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。”

时值青年的冯至读到里尔克的十封信,自然难以平静。也正是里尔克在信中诗意的教诲和倾吐,激发和培育了诗人沉静又激昂的浪漫情怀。多年后他这样回忆:“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,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,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,感到一种满足,一种兴奋。禁不住读完一封,便翻译一封,为的是寄给不能读德文的远方的朋友。”

“主啊!是时候了。夏日曾经很盛大。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,让秋风刮过田野。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,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,迫使它们成熟,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。谁这时没有房屋,就不必建筑,谁这时孤独,就永远孤独,就醒着,读着,写着长信,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,当着落叶纷飞。”

这首里尔克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《秋日》,即是冯至所译。更多的人将他视作德语文学翻译的泰斗。冯至先后任教于同济、西南联大和北大,培养了无数精通德语的哲人或是学者。

冯至以这样强烈的热情和丰满的热爱译出了里尔克的信和诗,字里行间赤诚无比。除此之外,冯至还译出了共计十八首里尔克的诗,诗人和译者的统一,冯至做到了。也只有杰出的诗人本身,才能译出真正可称为“诗”的外国作品。

现在八十多年过去了,我们这些“不能读德文的远方的朋友”还在,里尔克的十封信还在,诗人译出的十封信比诗更像诗,我们何不接受这番美意,在这个冬天,拆开信封,细读这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。

冯至(1905-1993)

原名冯承植,字君培,河北涿县人,毕业于北京大学,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,著有诗集《昨日之歌》、《十四行集》等,译有《给青年诗人的信》。曾被选为或聘为瑞典、联邦德国等国科学院院士,并曾获得歌德奖章等。23年前的2月22日,诗人驾鹤而去。
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Huaxiafud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