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墓生态建设:葬式多样化、环境园林化、节地人性化

Huaxiafudi 2016年 8月 15日22:23:58人文评论阅读模式

公墓生态建设:葬式多样化、环境园林化、节地人性化

公墓的生态环境建设,是利国利民的大命题。当下,公墓的发展与周边地区大环境的和谐程度,以及公墓的内部环境建设与日渐消耗的大量土地资源,使我们 清醒地认识到,公墓的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。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绿色环保意识,着力于大小环境兼顾,服从于地区大环境。

在墓区生态环境的营造中,又要提高单位 土地安葬的利用率,即在有限的土地上,少用石材,巧植绿化,多葬亡灵;同时,充分挖掘人生文化,营造有利于传承的葬文化环境,让公墓摆脱传统意义上“坟 场”的概念,成为社会缅怀先人、接受教育、扬善承优的重要场所,最终让公墓成为一座公园化的人文生态园。

利国利民,是每个行业责无旁贷的职责。经营性公墓在从业过程中,不仅要有所利,更要利国与利民,形成“三得利”模式。在殡葬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,某墓园始 终把利国利民放在首位,走可持续发展的公墓经营之路,历年来,在打造生态型公墓的艰难之路上,走出了可喜的步伐,形成了规划上的前瞻性、环境的协调性、葬 式上的多样性以及收益上的持久性,在公墓的生态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。

一、 自我加压,实现公墓的生态文化与周边大环境高度和谐

由于历史的原因,公墓往往是人们不受欢迎又无可奈何去面对的地方。公墓的位置相对孤立、阴森严肃的传统格局,使公墓让人敬而远之。长期以来,公墓的从业者 也我行我素,关门建设这一块领地,不可避免地忽视自身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、统一性和和谐性。某墓园位于杭州湾北畔的某旅游区内,如何打造一个集安葬、 祭祀、文化传承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的文化陵园,成为了墓园建设的核心目标。根据墓园是某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思路,墓园在建筑格局、景点 布置、绿化品种等形式上,首先考虑与旅游区大环境的融合性,同时,注重了企业文化的营造,不仅在服务、管理的亲情化上下苦功,在推广节地环保型的新葬式上 化力气,更重要的是在挖掘人生文化与引入众多名人文化上做了很多努力,使墓园在众多游客与丧家眼中,摆脱了传统公墓那种“坟场”的恐怖印象,因而,在游客 无意中步入墓园观光时,只是在看到了碑文才恍然大悟,原来已身临墓园之中。而与旅游区相协调的墓园环境又使游客心旷神怡,感叹现代生态型陵园是美丽的人生 后花园,那些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的墓志铭,又能使人感悟至深。已故名人志士们的音容笑貌与人格魅力,更是一种文化旅游的精神支柱。

二、 观念领先,敢吃“螃蟹”,在生态建设中节约每一寸土地

与其说,丧家的丧葬观念影响了公墓的经营理念,倒不如说,公墓从业人员的殡改观念,更能左右公墓的发展。急功近利的从业者,往往唯利是图,把公墓生态化建 设当成是“聋子的耳朵”装装样子,很难意识到长远发展的利益,导致用地需求无限扩大。因此,墓园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,都注重观念的更新与意识的到位,大力 倡导不占地、少占地的新葬式,经过近六、七年的运作,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成绩。

1.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海葬活动。对公墓而言,大多数公墓都在争夺“亡”源,而墓园不仅向市民积极宣传不占地的海葬,还利用公墓自身临海的优势,在靠海的黄 金位置,树立了一排人文纪念碑墙,用以长久免费为那些骨灰撒海、遗体与骨髓捐献者镌刻姓名,为后人营造一块集中的缅怀之地,解除海葬者家属无处祭奠的后顾 之忧,也为海葬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如此举措,不仅没有影响到墓园的发展,相反,使墓园的人气指数大幅上升,知名度紧随着美誉度而飚升,企业文 化得到了充实,为推广节地葬等各类新葬式夯实了民心基础,实乃利国、利民又利于公墓的良性发展。

2.海葬,作为一种魂归大海的不占地安葬形式,被人们逐渐接受,但中国入土安葬的传统意识,毕竟不会由此而快速消失,这就要求公墓从业人员亟需拿出节地、 环保、生态型的安葬方案。由此,墓园早在1993年4月,推出了植树葬,成为了敢于吃“螃蟹”者,为这一绿色环保、节地价廉、让死者的生命得到“延续”的 有益葬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,将植树葬发展成了具有盆景造型艺术的高品位生态葬式,相信,在不久之后,丧家又多了一种高雅的选择,公墓生态型建设随之也注入 了新的活力。

三、积极探索,努力实现葬式多样化、环境园林化、节地人性化

相当一部分市民仍然选择占地安葬先人的风俗与习惯。墓园在尚有一定的后备用地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倡导“小葬于墓,大葬于心”的安葬理念,大力研发葬式新品种,并不断提升新葬式的附加值。

1.积极推行1平方米的节地葬式,在多样化、节地化、小型化、环保化、人性化等方面,因地制宜,做足文章。首先是利用旧的业务大楼,改建成室内葬,象许多 兄弟公墓一样,使骨灰安葬空间立体化,让死者在安息中登高而望远,有效地减少占地面积。其次是推出草坪葬,在草坪葬中,没有了地坪、狮子、栏杆、香炉、供 台、墓碑,只留下小面积的墓盖,让死者静卧大地,整齐排列,形成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

2.开拓花坛葬,进一步将葬与景有机地组合起来。墓园在很多类似于休闲区域与通道两旁的绿化区域内,建成盆景状的“景观”,加上精致的挡土墙,成了独特的 碑文铭刻处,花坛内种上了精美的植物,配置了充满灵性的自然观赏石,使每位逝去者的骨灰伴着鲜花,真正地与土壤融为一体,回归自然,得到往生。人们常说, 公墓环境建设要移步换景,让祭祀者触景生情,而墓园在休闲区合适的位置上,在河的驳岸上、在路边的绿化带中,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,做出了形态生动、景墓合 一,平均每穴占地小于0.5平方米的花坛式盆景状的葬式,让人们感到公墓内无处不是景,无处不生情。景中思亲,情随景深,使一种人性化的节地生态型葬式, 取代了很传统的墓葬形式。其中,利用河的驳岸做成的盆景葬,尤其是一个亮点,既有驳岸功能,又有环境观赏功能,还具有安葬功能,一举多得。(附见图片)

3.植树葬造型化,开创植树葬环境艺术的新领域。随着市民审美素质的提高,简单的植树安葬已不能满足需求。墓园经过多年的植树葬推广,认识植树葬更广阔的 市场前景,于是,植树造型的课题应需而出。在与市盆景赏石协会多位专家学者反复研讨后,请来了该协会一批资深园艺造型专家,对“青松苑”植树葬区的300 多棵五针松进行了造型,让生命之树,产生了韵力之美,于典雅中见古朴,在清秀里显活力;同时,根据现场环境,对每棵树加上盆景式侧石围栏,配上小巧而极具 艺术感染力的个性化“碑文石”,顿时让植树葬跃上了一个高品位的台阶,产生了生态环境、视觉艺术、人文关怀、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附加值,植树葬也走出了属 于低价位营销的误区。这次尝试,使节地与生态环保不影响公墓的经营利益。好比是同样一块石头,并不是大了,其价值就大。而现在,恰恰是把石头做小了、做精 了、做活了,其综合价值将完全有望超出拙劣的大石头,“一树一石一景一墓”在此美仑美奂地得到了统一。墓园的管理层与设计师们,还正在研究如何在一平方米 内,利用骨灰直接入土的优势,使“一树、一石、一景、一墓”的植树葬成为一个家族亡故成员的集体安息之地,然后,再配以电脑虚拟空间等储存更多亡故者的人 生与文化信息,合理地解决个性化、形象化的祭祀、缅怀的需求,如此,节地与环保、安葬与延伸服务的矛盾,将得到使“两个世界的人”更满意的效果。

4.抑制多占地的葬式,推出小墓穴新墓区。墓园自80年代成立起来,不断地把墓穴做小。2006年初,市殡管处指定了墓园作为本市五家公墓推广小型墓的试 点单位之一,于是,在最短的时间内,墓园以最快的速度、最多的数量,推出了“常生苑”等30个墓区,计2000多座包含绿化不大于1平方米双穴的小型墓, 共产生了30多个造型各异、小巧美观的设计方案,尽显出了中西结合式的墓穴设计理念,配置生动多变的绿化,秉承了中国园艺的精髓。一经推出后的几个月中, 客户选购率超出了原有的乐观估计,使小型墓的每平方米平均售价创出了大于以往传统墓的新高(见附图)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年来,在墓园选购各类节地葬与小型 墓的客户,已不少于50%,然而墓园的各类经济指标、生态环保指标、企业文化指标等,都有所上升。俗话说,勿以善小而不为,在殡葬改革中,注重研究“善 小”者,最终获得回报的都是大吉与大利。

5.思路决定出路,小中见大的新葬式正在酝酿。墓葬改革,任重道远,必须持续创新,与时俱进。墓园与全国同行一样,肩负着创新改革的重任,于是,各种假设、各种提议、各种点子,不断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
例如:怎样更好地走出传统占地的安葬形式?如何利用地下空间,发展立体入土安葬形式?如此一系列的课题,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与研究。不久以前,媒体报道泰国 利用大熊猫富含纤维的粪便而制成扇子等旅游纪念品,让笔者深受启迪。假如,我们能将亡者骨灰的大部分,通过一种凝固粘结处理,制作成亡者的小型塑像,或者 根据亡者的身前爱好、身前业绩以及家属的需求,制作成个性化的艺术工艺品,如十二生肖、花卉小品等;,又可将极少的骨灰,运用琥珀的原理制作工艺,浓缩成 为一种骨灰微型存储方法,然后,由公墓营造一个立体式的骨灰安置艺术“展览馆”,那么骨灰就有了另一种“安葬”的新方式;骨灰的保存、艺术的创作、生命的 意义与节地环保的生态涵义,将得到新的统一与延伸;再如,我们可以利用向地下争取空间的做法,把若干个有“亲情、友情、爱情”的死者骨灰,实行立体安葬, 运用模拟“地下室楼层”的概念,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地上与地下的空间,以达到预想之目的。

四、深化生态意识,走中国特色的公墓生态之路

我国各公墓在建设中都已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。改革开放以来,几乎所有的公墓,都绿树成荫、环境幽雅,走出了一条公园化、园林化的建设之路。但是,公墓要做 到节地化的生态安葬仍有好些路要走。换言之,在没有提高单位面积内安葬率的前提下,简单地增加绿地,反使每穴的平均占地面积有增而无减,生态与节地之间产 生了矛盾。我们认为,这是不符合国情的公墓生态建设。人均土地资源紧缺,是我们的基本国情,因此,公墓用于安葬亡灵的土地更显珍贵。我国公墓业在打造节地 化生态型安葬时的难点,仍然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安葬率,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三维空间内以绿代墓、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,并能最大限度地产生 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。

我国的公墓生态环境建设,是紧紧围绕着与大环境的和谐统一、小环境的节地与生态环保这一中心展开的。用 最少的土地去解决最多亡口的安葬,同时又能使安葬区域与周边环境生态平衡,使公墓充满艺术与文化气息,充满人情与传承的意义,这是我们进行公墓生态建设的 要旨所在,以取得利国又利民的效果,无愧于子孙。在殡葬改革的今天,墓园在向全国同行不断学习中成长,不断完善,不断提升水平,本文仅为抛砖引玉,请全国 同行多加指正。

公墓生态建设:葬式多样化、环境园林化、节地人性化

选择郑州墓地,从此无忧。咨询服务电话:0371-60985667。郑州市区每天上下午免费接送参观,热线电话:13223091189
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Huaxiafudi